黔東南新聞網(wǎng)訊 家鄉(xiāng)三穗縣的荒野,有一種渾身長滿刺蓬生的植物,它們根連根枝纏枝,在天然環(huán)境孕育下長得郁郁蔥蔥,葉與葉爭相頂天向太陽,夏末至深秋從葉間頂出串串果實,一旦長到自然紅就成一道獨特的風景點綴在鄉(xiāng)間甚是惹人喜愛,從小我就常見它,砍柴、割草、打豬菜以及搗鳥窩、小河溝捕魚撈蝦等時常遇見,而且被它刺過,但我不怕它,其果實我還品嘗過若干,特別是小時候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物質匱乏,零食成為我等孩童的一種奢望,而此物成熟時節(jié)勞作之余的父母見此除了實在困乏取幾粒自食恢復體力,大都省口摘下帶回家給孩子的我們解饞,個中滋味至今難忘,那點點的酸但純真的占主要成分的甜特別是食之生津潤喉大補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的天然成分及極對口喜甜天性孩子的饋贈確實讓人的口水在咽喉深處吞得“咕咕”叫。如今細細想來,它還蠻值回味的,值得稱道的。
它主要生長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區(qū),又集中在山與山之間分嶺及溪河堤上,也有的在離農(nóng)家較近的土角邊梯埂旁,由于母體多刺甚至被人為當成柵欄讓其為農(nóng)作物提供全植物的有生機的保護屏障。但不管生長于何處,也渾身長滿了刺,它卻有著一個十分詩意的名字“刺莓”,當?shù)乩先艘蚱渥褜嵢缑最^緊緊相連又甜糥適中且因糯米俗稱大米送名“大米萢”。
由于熟悉,對它的生長多少有點了解,春上天,它的母枝開始萌發(fā),到清明前后或從老枝條上、或從地下根莖處長出枝葉若干,那長出的毛茸茸的新枝待到尺把長來點或與老枝相繞,或與其它拌生植物糾纏在一起,隨后枝繁葉茂,到了農(nóng)歷六七月份開始在枝間適當位置開出白色的一球球的花卉,每當此時,最喜歡采食它蜜的鋸木蜂穿飛其間,隨后慢慢經(jīng)時間洗禮開始結小果,授粉差的三五粒一球,好點的八、十粒湊成大刺莓一顆,質量最好的筆者探到31粒籽實抱成一顆大大的大米萢。果實成熟季,畫眉、芒冬、喜鵲等穿梭其間歡天喜地啄食,成為它們的至愛,而蛙類、蛇類也因此時其它水果處于荒季戀上它,人更是不遺余力打其主意,大米萢成為那個時代那個季節(jié)許多生物的新寵。
它的特點很多,其中之一是易長,它的繁殖除了種子在自然中風吹飄落它地生根發(fā)芽獨立成家,雨打也能讓其在它處找到棲身之所,而鳥類排泄又將其子孫撒播到更遠的區(qū)域安家落戶,除此它枝條亦可再生,當因擋路被行人砍伐或侵入耕地被農(nóng)戶鏟砍,隨手丟棄的枝條只要遇上蔭濕土壤,不幾日便能長出新根并一頭扎下去獨自成家,正是由于此頑強生命力才有農(nóng)諺:“樅樹果果(松樹籽球)打著我,砍一根就絕一根(被砍伐樅樹不再萌新枝而枯死),大米萢果擋了我,腦殼落地又生根”,也正是這種再生功能,它還被民間草醫(yī)廣泛用作跌打損傷及接骨的要藥。
大米萢,我這樣看它:渾身有刺但又充滿著巨大的誘惑,真正一個食藥兼具珍品,人食,鳥及蛇類、蛙類、蟲類眷戀補體能共同鑄就它的天之驕子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