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新聞網(wǎng)訊 層巒疊翠峰壯哉,山環(huán)水繞東南來。
巍巍群嶺聳云天,棟棟木樓櫛比排。
薄霧繚繞山戴帽,晴明晶透水如帶。
紅日東方耀韶霞,霧氣散盡現(xiàn)瑞靄。
村舍林叢各處是,康莊大道四面開。
生態(tài)異域呈美景,民族風情唱和諧。
這首贊美韶靄苗寨的歌詞,生動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意的、隱藏在三板溪湖畔莽莽大山中充滿詩意的苗寨。
12月 10日 ,我們一行5人大早乘 車從錦屏縣城出發(fā),車從S312省道馳到平略鎮(zhèn)巖寨村前往右拐,一條新鋪的鄉(xiāng)村旅游水泥硬化公路,沿著三板溪湖畔高山往上蜿蜒,途經(jīng)九佑、中仰村。然后從中仰通往韶靄村的公路再往山里盤旋,越進深山密林,跨越山澗,一幅山澗水墨畫展現(xiàn)在人們眼簾。汽車馳往韶靄的路上,山澗密林深處不時傳來各種鳥雀的悅耳歡唱聲和優(yōu)美感人的“大河苗腔調(diào)”男女歡歌。人從車窗外遠眺,不見其人,只聽其歌。車往前盤旋,在茂密的大森處現(xiàn)岀一個鱗次櫛比木樓山寨,溪水潺潺,小橋流水,使人凝是走進了世外桃源。
到了村正是上午10時。中餐后,接著觀看村民自編自演《脫貧攻堅慶豐收》、《寨老話脫貧感黨恩》《情歌賽過清水江》《感謝幫扶干部》《歌唱祖國》等歌頌黨、歌精準扶貧和農(nóng)村70年天翻覆地的變化?;顒友莩灿?26個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文藝節(jié)目一始,有民歌、有舞蹈、有小品,頓時整個韶靄沸騰起來。悠揚的歌聲在山村上空飄揚回蕩,使整座村莊成了歌舞的海洋。
看結(jié)束文藝節(jié)目后,幾位寨老陪我沿著寨子新開的公路邊走邊看,在這里看到渾然天成的清水江河畔苗族木樓建筑風格。著眼細看,心一下被這里300多棟氣勢恢弘,工藝精湛的一排排吊腳木樓群吸引。寨上蛙水溪從東南方向西北方流經(jīng)寨中,溪流兩岸形成約2平方公里的狹長盆地,民居木樓沿溪兩岸依山傍水、依山就勢而建,木樓一排排、一層層,一直鋪展到大青山的龍頭嘴。寨中間文化廣場邊修建了一座風雨長廊、一座議事長亭;在寨西面坳頸上修建一座望湖亭。棟棟木樓和風雨長廊,掩映在古木群和翠竹林之中,逐層依勢遞升,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富有韻律,構(gòu)成一幅巨大的壯麗圖案。苗家的木樓大多數(shù)都三間三層,也有五間的,還有轉(zhuǎn)角吊腳木樓。建造枋構(gòu)榫椄,穿斗轉(zhuǎn)角,不用一釘一鉚,把苗族傳統(tǒng)木工工藝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屋頂上多數(shù)蓋杉木皮和青瓦,表達岀苗家居住房屋的大方、古樸的山村的建筑風格和神韻。據(jù)寨老介紹,曾有國內(nèi)知名的民俗、旅游、人類學專家到這里考察,他們被我們苗寨的木樓建筑工藝所傾倒,嘆為觀止,稱黔東南這樣的苗寨木樓很有民族特色,很有詩意,值得研讀考就。
韶靄始名“苗餒”,苗語譯意為大山深處的苗家大寨(母寨)。清雍正七年(1729),黎平知府張廣泗沿清水江而上招撫苗光、踐蹤、中仰、培尾、苗餒、格翁、塘東、苗吼(裕和)、番鄙、培亮等十寨向黎平府輸糧入籍時,見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當日早晨乘興在苗餒登山觀日岀,見韶光瑞靄,霞彩絢麗,普照苗寨,一派祥和。有“紅日東升盡彩霞,霧靄散現(xiàn)苗人家”詩贊。與此對應(yīng),覺感始名“苗餒”地名不雅,時將苗餒更名為“韶靄”。韶靄,明、清隸屬黎平府開泰縣龍里蠻夷長官司。1913年屬錦屏縣第五團防總局瑤光分局;1926年屬瑤光鎮(zhèn);1935年屬瑤光聯(lián)保;1942年屬瑤光鄉(xiāng)第五保。1950年屬瑤光鄉(xiāng)第五村。1953年民主建政時設(shè)韶靄村,屬中塘鄉(xiāng)。1955年屬河口鄉(xiāng)。1957年屬河口片區(qū),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為韶靄生產(chǎn)大隊,屬啟蒙人民公社屬河口管理區(qū)。1961年8月屬河口公社。1968年屬衛(wèi)東公社;1970年屬河口公社。1984年改政社合一體制復韶靄村名,屬河口鄉(xiāng)。8個村民小組。區(qū)域面積7.81平方千米,其中林地5.1平方千米、農(nóng)田0.32平方千米。312戶、1218人。
韶靄村坐落在苗嶺山脈支脈青山界山系,一處綠蔭掩映的清水江畔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大山腰上,恰到好處地占據(jù)山腰上一片平緩地方,是深藏在林濤里的一個典型的高山苗族村落。這里山高林密,山峰向陽,地理位置特殊,使韶靄村族至今保存著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態(tài)和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韶靄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有“仙女浴池”、“童子吹笛”、“敲鼓潭”、“五龍?zhí)丁?、“雞冠嶺”、“根盤根”、“日月不穿”、“神仙水井”、“金童玉女塔”、“十二盤云仙谷飛龍瀑布”和紅軍墳等景點。還有1934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第六軍團長征先后經(jīng)過韶靄和中央紅軍首領(lǐng)蕭克、任弼時、林彪等宿營于此的紅軍故事。韶靄地處山間小盆壩之中,四周山巒環(huán)護,兩條溪水在寨中匯合,跌跌宕宕穿流寨腳密林峽谷匯入烏下江、清水江。西北兩面有大片遮天蔽日的風景林和茂密的楠竹林,西南為百余畝的梯田疇,是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又是黔東南民族旅游苗寨之一,有濃郁民族風情,山下腳是一泓碧波蕩漾的三板溪水電庫區(qū)—“千島湖”,浩浩蕩蕩,商船、旅游船、漁舟往返復穿,來去自如,湖光山色,真讓人如醉如癡。
傍晚時分,與幾位寨老在山寨的公路上邊走邊敘,不知不覺進入夜幕,村委催促我們快去參加村民設(shè)的“百家飯”宴席。席上村民熱情好客,左扯一杯,右敬一盅,直到盡性,酒醉飯飽。在這山美、水美、人更美的苗寨里,開腸暢飲,滿懷豪情,迷醉忘卻了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