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是雷公山地區(qū)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慶祝豐收的節(jié)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同時,也是祭祀祖先,祈求祖先賜福的重要日子。
雷山西江的苗年分為小年、中年和大年,沒有固定的日期,視當年具體情況而定。在西江,苗族傳統(tǒng)歷法是一年十個月,每年的農歷十月左右就是一年的年終歲周,苗年便安排在這個時間段,但具體時間需要西江民間宗族宗教管理領袖“鼓藏頭”與民間農事管理領袖“活路頭”,以及老年協(xié)會共同商議,鼓藏頭定奪后向外宣布。就隆重程度而言,大年最隆重,要過10天左右;中年次之,過4-5天;小年過1-2天。過苗年,首先要先確定大年的時間,大年相當于春節(jié)的除夕,是整個苗年的高潮。大年時間確定后,往前推25天便是過中年的日期;中年往前推25天是過小年的日子。西江苗寨苗年大年時間一般選在農歷十月的第一個“卯”日,是為了紀念最早遷徙到西江的祖先之一“卯公”。
西江作為一個農業(yè)社會,種植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水稻的生長節(jié)奏對一年中的節(jié)慶安排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西江,一年之中重要的節(jié)日有兩個,一個是稻谷抽穗后的吃新節(jié),一個便是秋收后農閑時期的苗年。兩個節(jié)日都處于農閑期,主要是為了避免耽誤農事活動。
過苗年時,村寨里 一項重要的內容便是祭橋。橋在西江是個重要的媒介,村寨里自古以來就有的風雨橋,是全寨人集體所用,是重要的公共空間。風雨橋鏈接白水河的兩岸,給往來的村民提供便利,同時,也是人們休憩、社交的場所以及青年男女們游方談戀愛之地。除此之外,西江還有一種自家修建私有的橋,這種橋規(guī)格不一,沒有固定的形狀大小,有時候一塊木板、一塊石塊足以就構成一座橋。在西江苗族的觀念里面,人都是從另一個世界過來的,而橋是溝通兩個世界的媒介。為使家庭子孫繁茂,人們經常在自家門口、路邊等等搭橋,希望路過此地的魂靈能順著橋走到家里來。在西江,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橋,供整個家族的人祭祀,同時保護整個家族繁榮昌盛;每個家庭自己也會修建橋,希望通過橋能使家庭多子多孫。祭橋對于有孩子的人家來說是為祈愿孩子能健康成長,對于沒有孩子但卻渴望擁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希望借助橋梁,吸引陰間的魂靈過來,魂靈過來意味著懷上孩子。
苗年也是一年中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日子,苗年在秋收之后舉行,主要是為了慶祝豐收。為了感謝祖先這一年來的庇護,同時也祈求祖先下一年的庇護,每家每戶都會舉行小型祭祀儀式。儀式由家里面的男主人舉行,小年,中年,大年都要念感謝祖先的詞。吃飯喝酒時要先敬祖先。
依據重要隆重的層次之分,過年的祭祀貢品、祭祀對象也不同。過小年時,每家每戶自己舉行小型的祭祀儀式即可,一般而言殺一只雞或者不殺雞隨便吃買點肉,男主人念詞祭祀祖先即可;過中年時,出嫁的女兒一般要回家來一起慶祝,要殺雞或鴨以及兩條魚來祭祀,除了祭祀祖先之外,有需要的人家還祭祀自家的橋,這一活動可稱為“祭家橋”;大年時,除殺雞鴨外,還要殺一頭豬,祭祀對象除了祖先、家橋外,還需要祭祀巖爹巖媽、樹神,有的人家也在此時去“祭外橋”(祭祀除家橋以為的橋)。同時,村寨舉行跳蘆笙活動。跳蘆笙時,要鼓藏頭家的女兒或者親屬先進蘆笙場,其他人才可允許進入。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苗年過程中,祭祀祖先這項內容貫穿始終。隨著祭品的愈加貴重,鏈接起來的社會關系愈加廣闊。小年,是每個小家庭自己的事,社會關系局限于自己家庭內部;中年,嫁出去的女兒回來一起過,社會關系擴展至姻親關系的層面;大年,整個村寨一起跳蘆笙舞,這是整合維系村寨關系的一個機會,社會關系擴展至整個村寨。從這個層面講,苗年,是每個家庭社會關系整合強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