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一個清晨,駕車從黃平縣城出發(fā),沿著縣道五青線油黑的瀝青公路在松林叢盤爬,山頂平坦處,向東仰望,白云深處便是黃飄苗寨。
公路向前延伸,穿過霧起的溝壑,只見薄霧把大山攔成上下兩截,上截晨曦斜射,山嵐清晰,下截濃霧游動填平山間,裝點著古老的苗寨,讓人向往。
從縣城到黃飄苗寨雖半小時的車程,一路風光,有景相伴,不覺間便進入了寨子。這時,霧已散,山色青,天空藍,白云靜。公路旁,間或有村民肩背犁鈀,牽著耕牛,吆喝走向田野,黃狗兒傍在肩挑秧苗的農(nóng)婦身邊,躥前躥后,比人更歡……
夏天,藍色是黃飄苗寨的顏色,白云是黃飄苗寨的靈性。寨上白墻青瓦的新居,山坡微風搖曳的綠植,田野忙于農(nóng)耕的村夫,都被天空藍色罩著,山青、屋秀、人清爽。藍天的白云,或動或靜,都是風景,與人無爭,輔佐平安。這里,房屋依山而建,看似軍師靠椅,俗稱“螃蟹地”,兩條叮咚的小溪從寨子旁流過,澆灌田地,養(yǎng)育人民?!捌咦揭慌?,九口塘一列”是黃飄苗寨的自然寫照,形成陰陽有度的山村,確保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人民安康。
黃飄苗寨,隸屬黃平縣新州鎮(zhèn)轄區(qū),距縣城16公里,2013年前曾是單列鄉(xiāng)黃飄鄉(xiāng)政府駐地,全村 500多戶2000多人的苗族聚居村寨,這是一個充滿著神奇故事的地方。史料記載:清朝末年,政府欺凌百姓,臺拱人張秀眉率苗族揭竿起義,1869年清政府派湘軍來鎮(zhèn)壓義軍,先后攻占義軍重要據(jù)點白洗和谷隴后,向黃平方向進攻,途中過黃飄苗寨,黃飄將領(lǐng)厚里講率起義軍在山上設伏,借助濃霧鎖山,設假道,誘入甕,墮懸崖,前堵后追,殲滅湘軍1.8萬人,義軍取得了輝煌勝利,史稱“黃飄大捷”,成為世界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霧在這次戰(zhàn)斗中助力義軍取勝,與諸葛亮“草船借箭”異曲同工。
到了黃飄大寨,黃飄大坳是必須要看的。黃飄大坳苗語叫“隆丟霞”,意為山大門,傳說這山大門能為黃飄苗寨遮風擋雨,庇護安全,故名聲遠播。站在坳上,極目遠眺,云霧翻騰,徐徐往上滾動,迎面而來,朝霞相襯,甚是壯觀。民謠“黃飄大坳難越過,越過就是條好漢”,說明了黃飄大坳山高路陡,氣候無常,但1934年冬天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工農(nóng)紅軍不怕千辛萬苦,克服濃霧迷蒙,先后兩次順利通過黃飄大坳,并在黃飄寨老的支持下召開了群眾大會,使黃飄苗寨第一次了解了中國共產(chǎn)黨,認識了紅軍,同時留下了《馬紅軍》等可歌可泣的故事……
驅(qū)車沿著黃飄大坳繼續(xù)往上,登臨苗嶺山脈余脈隆起的海拔1340多米的黃飄大坡,領(lǐng)悟“一覽眾山小”的真正含義。遠處清水江邊上的山川,在薄霧中起伏淡化,直至縹緲消失;近處環(huán)繞苗寨的梯田,波光粼粼,田間偶爾有農(nóng)人耕作,點綴寂靜的山野,激活了山的靈性,給鄉(xiāng)村添了一道光景。
中午,霧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升騰變成了云,天更藍了,山更翠綠,百草更芬芳。
站在山巔,聽山風呼嘯,觀白云變幻,享富氧沁心。隨地而席,遍地黃花的酢漿草散發(fā)陣陣清香,讓人不忍心落腳。細看競相綻放的貓兒菊,參差的纖細綠稈托起一朵朵黃色的花蕾,整齊地隨風搖擺,不得不讓人倍增愛惜,念及“娟秀嬌顏稱國色,吾安清野沐春風”的詩句。平躺仰望,天是那么的藍,云似白色的絮,鑲嵌遼闊天際。側(cè)身環(huán)視,低凹地酢漿草似毯如氈,嶺崗遍野貓兒菊,綠了大地,黃了嶺崗,與白云相映,構(gòu)成了一幅以黃色為基調(diào)藍色為背景的夏日畫卷。
傍晚,停車山脊,俯視養(yǎng)育黃飄苗寨的梯田,夕陽投影水田里的霞光,微波閃爍,通紅了整個田野,美不勝收。青瓦木屋、田埂農(nóng)夫、山間牛舍……大自然的美學暈染,描繪出屬于黃飄苗寨獨有的自然景色。
夏天,走進黃飄苗寨,感受藍天白云的美,追尋精彩迷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