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苗年期間,在臺江縣臺盤鄉(xiāng)平水村掌你養(yǎng)別苗寨下的公路上,都聚集著許多身著苗族盛裝的男男女女,他們排著長隊,肩挑背扛著雞、鴨、糖果、糯米粑等禮品,正緩緩地走在進寨的公路上。這就是平水掌你養(yǎng)別有史以來舉行的姑媽回娘家拜年活動。
進寨隊伍,男的是姑爹,都統(tǒng)一著苗族家織布衣,均肩挑著禮物,女的是姑媽,均統(tǒng)一著苗族節(jié)日才穿的鮮紅色盛裝。她們頭戴銀角銀帽,頸戴銀項圈,肩挑著糯米粑緩緩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道路兩旁,舅舅和舅媽們同樣身著節(jié)日盛裝,夾道迎接,敲鑼打鼓,手端酒碗向姑媽姑爹們敬上飄香的攔門酒。
走在隊伍最前列的姑媽高舉著橫幅:“爸、媽,你們辛苦了,女兒回來看您了?!薄爸販貧q月,感恩父母。”
此時,主持迎接儀式的一個年老的舅舅高聲道:“我寨是個好地方,歡迎姑媽回家來相聚過年……”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姑媽舅媽、姑爹舅爺都笑著問候打招呼,問長問短,不時地敬酒、喝酒。
姑媽和姑爹把禮物依次擺放于寨子的場地上。一會,場上傳來通知聲:“姑媽們聽好,不要走遠,現(xiàn)在準(zhǔn)備發(fā)手鐲了?!边@時,球場上,姑媽們正圍成一堆,相互寒暄,共敘舊情,等待主持人叫名字,叫到誰,誰就上去領(lǐng)手鐲。
掌你養(yǎng)別組織舉行的姑媽回娘家拜年活動,是由年青的姑媽們帶頭發(fā)起,舅家積極配合。她們規(guī)定,未到50歲的姑媽每人交400元,50歲以上70歲以下每人交200元,70歲以上不用交錢,只要回娘家的,每人均得一副銀手鐲。舅家則每戶450元。回娘家參加活動的婦女,不分家族姓氏,一律稱姑媽,在寨上迎接的,同樣不分姓氏、家族,一律稱呼舅媽。
掌你養(yǎng)別由張、汪、潘、王、唐五個姓氏構(gòu)成,異姓之間可以相互通婚。
只見每個上來接手鐲的,均一律稱姑媽,而發(fā)放手鐲的男性也一律稱為舅舅。
發(fā)完手鐲,青年們正忙前忙后地搬起長桌,準(zhǔn)備在球場上共進中餐。姑媽姑爹們已徐徐就座。這次姑媽回娘家,姑媽們都沒有去舅媽家吃中餐,都在球場上很隨意地吃喝。
下午兩點左右,換下盛裝的姑媽和舅媽們走向寨下路邊的一塊大水田,田邊已站滿了圍觀的男女老少,田間放了許多青頭土鴨。婦女們已高挽著褲腳,排著長隊,準(zhǔn)備去搶鴨。
隨著一聲令響,姑媽們便不顧一切撲向鴨群。抓鴨時,鴨群都驚慌失措,在水里撲騰著翅膀,田里水花四濺。
比賽結(jié)束,她們顯得意猶未盡,再走到另一塊田去,田周邊又都站滿了圍觀的男女老少寨民。她們又都紛紛下田,并在田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熟練地捉著魚。按規(guī)定,只要誰捉住了魚就歸誰。捉得魚的,就雙手緊捏著魚往田坎邊跑,急忙投魚到桶里后,又急忙往田中走。在過程中,居然有人相互戲水,打起了水仗。引得岸上觀看的人們驚呼狂叫。雖然此時正值正午,天氣暖和,但時令畢竟還是寒冬臘月,田里的水和田泥還應(yīng)是冰冷的。但是看著田里她們那動作,那健壯的身姿,那有力的大腿,她們對于田里的冷已全然不知,那點冷對于她們又算得了什么呢?
掌你養(yǎng)別姑媽回娘家下田捉魚的習(xí)俗由來已久。也許是過去生活困苦,舅家因為沒有什么好東西來款待姑媽,就只能拿田魚來慰勞了。再則,新年捉魚,意味新年收成有余吧。然而,從此現(xiàn)象,可窺見苗族婦女在生活中展現(xiàn)出來的,苦中取樂的樂觀天性。.
回到了掌你養(yǎng)別球場,人們又各有分工,殺雞宰鴨、殺魚、洗菜煮飯的,各忙各的。
天色漸黑時,球場上又開起了燈,青年們七手八腳地擺起了長桌。放好鞭炮,青年們又?jǐn)[碗端菜,姑媽姑爹和舅媽舅爺們已陸續(xù)就座。于是,晚餐開始,燈光下的她們是那樣的愉快而愜意。
晚飯后,在球場上舉行晚會。姑媽、舅媽們上場演唱苗歌,跳起了銅鼓舞……整個掌你養(yǎng)別已沉浸在歡慶氣氛中。
姑媽回娘家的活動,我曾在凱里市的三棵樹鎮(zhèn)的南高、格細等苗寨看過,這些苗寨幾乎都是跳銅鼓蘆笙舞, 像臺盤平水掌你養(yǎng)別這樣不分家族姓氏,回來一個寨上拜年的,就顯得獨特,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