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東北冬季特有的美食“皮凍”,很多人都熟悉,而且親口品嘗過,但若提起侗族的年味美食“凍魚”,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更不要說親口品嘗了。
“凍魚”是榕江縣侗族人民的一種年味傳統(tǒng)美食,也是當(dāng)?shù)囟弊迦诉^年時(shí)祭祀祖先不可或缺的一道祭品。
侗寨,依山傍水,因此,寨寨都有養(yǎng)魚的習(xí)慣。侗族同胞的魚,基本都是養(yǎng)在自家的水田里,平時(shí)不放飼料,只靠佐食稻田中的稻花、雜草等,屬于“綠色魚”,因此味道既獨(dú)特又純正。魚的排泄物又可作田中的禾稻的肥料,所以,魚與稻,形成了相輔相成的共生關(guān)系。
侗族同胞養(yǎng)在水田內(nèi)的魚,品種大多是鯉魚和鯽魚。每當(dāng)春節(jié)來臨,他們便去自家的水田里,用一種特殊的捕具——敞口扣筐,捕撈當(dāng)年生的鯉魚和鯽魚。把鮮魚捕來后,先放在清水中養(yǎng)半天,期間換兩次清水,目的是“清魚腹”、去土味,之后再將鮮魚去鱗、剖腹、去膽,洗凈瀝干后,將整條魚(不切塊)冷水下入鍋中,鍋中一般一次投入三四條鮮魚即可,加適量的鹽、味精、花椒、大蒜、生姜等調(diào)料,然后灶下加火。
制作“凍魚”的整個(gè)程序是“三煮一晾”,即煮三次后,晾涼即成。
首先,將魚和調(diào)料冷水下入鍋中后,把鍋中的湯煮沸,煮到湯水漸成乳白色,此為一煮。一煮過后,即可取出自家早已制作好的酸辣椒、豆腐、黃豆等,一并投入鍋中,再煮十幾分鐘,使酸辣椒中的酸味和豆腐、黃豆中的營養(yǎng)充分滲入到魚肉和湯水中,此為二煮。二煮過后,往鍋中放入侗家村寨附近山上特有的幾種野菜——魚蓼、水芹菜等,然后蓋上鍋蓋再煮,此為三煮。魚蓼、水芹菜既有增味的作用,又有添香的功能。這次煮出的湯,就是侗家有名的“酸魚湯”。把煮好的魚、湯盛到容器內(nèi),放在陰涼處冷卻,或是放到冰箱里冷凍,此為一晾。一夜過后,容器中的湯汁和整魚便凝結(jié)成了果凍狀,味道鮮美、可口開胃的“凍魚”便做好了。
做好的“凍魚”,既美觀又美味,紅綠黃白灰,五色相間,融為一體,頗為悅目,令人頓生食欲。尤其是“酸魚湯”凝成的魚凍,顫巍巍、綿嘟嘟,顏色既紅又棕,透著精致與樸實(shí)。盛一塊放在嘴里,瞬間便融掉了,舌尖上頓時(shí)掠過一股濃郁的復(fù)合味道:酸、辣、咸、香、麻……讓人不忍急急地吞下。魚凍令人垂涎欲滴,魚肉也令人回味無窮、唇齒留香,那魚,浸入了多種調(diào)料的味道,吃起來使味蕾極富詩情!
我多次品嘗過侗家的“凍魚”,每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享受。我說不準(zhǔn)“凍魚”是否為侗家的頭號美食,但是侗族為這道美食專門設(shè)立了“凍魚節(jié)”,我是敢肯定的!關(guān)于“凍魚”的來歷,在侗鄉(xiāng)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傣寨英雄石大力率兵出征久而未歸,族人煮魚接風(fēng)卻憂愁煮好的魚無法久放,天神聞訊后,便令天氣變冷,讓魚凍結(jié),使得石大力凱旋后,依然能吃到鮮美的魚肉,“凍魚”由此誕生。另一種說法是:侗族先祖在遷徙過程中,以討飯為生。某日討來米飯和魚,凍了一宿后再吃,感覺味道特別鮮美,于是就有了“凍魚”這一道菜。
如今在侗鄉(xiāng),“凍魚”是家家戶戶春節(ji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凡春節(jié)期間家中來了客人,侗家人都會捧出這道美食相款待,過年吃“凍魚”,吃的是菜,品的是情,感受的是侗家人對民族飲食文化的尊崇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