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水族“端節(jié)”
對于水族文化,心儀已久,由于工作忙,總沒有時間去探訪。2023年10月19日,有幸跟幾個文友隨雷山縣文聯(lián)副主席楊承貴到其老家雷山縣達地水族鄉(xiāng)烏空村也遼組過水族“端節(jié)”,現(xiàn)在回想歷歷在目。
由于修建雷榕高速,雷山縣城至永樂、達地的道路損毀嚴重,我們只能繞三都縣經(jīng)過都江鎮(zhèn),然后翻越月亮山麓到達三都縣烏不社區(qū),再沿烏不到烏空通村公里大約行駛4公里左右達到烏空。承貴家在烏空也遼組最下方,從公路下去將近一公里的陡坡山路才到承貴家,承貴家坐落在一丘田壩里坎,屋邊生長著大片南竹,碗口粗的南竹拔地生長直插云霄,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
承貴父親為了過好這個“端節(jié)”,已經(jīng)準備了70來斤稻田魚,承貴宣布:“今天每人用魚做一道菜,看誰廚藝最好!”
大家七手八腳的動起手來,有的生火燒烤,有的把魚放進南瓜里煮,有的用竹筒裝魚燒烤,有的把魚煮了做魚剁辣子,有的用韭菜包魚來燒……
大約下午5點鐘,菜都燒好了,我們把桌子搬到剛收完稻谷的干田里,擺起了長桌宴,長桌宴一邊燒起了熊熊的篝火,一邊架設銅鼓,大家圍著長桌宴喝酒吃魚,互敘親友情誼。
餐畢,大家圍著篝火跟著承貴和他愛人敲打的鼓點翩翩起舞……
我們正在玩得開心時,承貴告訴我們,他剛接到三都縣中和鎮(zhèn)華陽村抵剛寨的房族大伯打了電話,邀請我們?nèi)ニ抢镒隹?。我們原來聽說過承貴家原本是三都縣中和鎮(zhèn)華陽村,由于解放前生活所迫,承貴公公才遷到烏空村來住,大家族還在華陽村居住,并且跟承貴這邊關系甚密,其房族有個大伯是三都縣政協(xié)原副主席、水書傳承人,在華陽村老家開了個水書博物館等等。
所以,聽到邀請,我們都同意去看看承貴大伯,一來原路返回,二來想看看承貴老家及承貴大伯的博物館。
當我們驅車達到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zhèn)華陽村抵剛寨時已是天幕刷黑,路燈通亮了。承貴大伯家就在路口邊,大門口擺了四、五桌,已經(jīng)有吃好了的客人離去,有兩桌還有人在猜拳喝酒,幾個婦女在唱水族節(jié)日酒歌,聽不懂是什么意思,如敘如歌,非常好聽。屋內(nèi)是個大堂屋擺了三、四桌,杯盤尤在,人已吃飽喝足離席。據(jù)當天上午跟隨楊承貴主席去的雷山縣作協(xié)主席白柜銘介紹,這里下午吃的是流水席,承貴大伯家今天起碼開了不少桌席。
我們上到二樓通間大堂屋,四周擺放著玻璃柜臺,柜中陳列有水書書籍和與水族文化相關的銅鼓等文品,中間擺放一張寬大的書畫桌,四周墻上掛滿字畫。一群人在簇擁著一位七十出頭的長者在向他們介紹屋里的擺件。在承貴的介紹中,我得知長者就是在貴州三都縣水族研究界大名鼎鼎的水家協(xié)會副會長、三都水族自治縣政協(xié)原副主席楊秀龍先生,節(jié)日得見先生,實屬偶遇,亦是有緣。
楊秀龍先生身體壯實,中等身材,穿一件短袖T恤,一條牛仔褲,頭發(fā)梳得很整齊,顯得精神矍鑠,很健談,他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存放在玻璃柜臺里的水書書籍和與水族文化相關的銅鼓等文品。
楊秀龍先生家過端節(jié)祭祀的貢品十分豐富,有九個酒杯,九雙筷子,黃色糯米飯兩碗,用白布包起的韭菜包魚三條,盤子裝蒸熟茄子三個,盤子裝蒸熟老南瓜九塊,盤子裝青辣椒4個,油炸豆腐一盤,生姜一盤和其他水果等??粗@些貢品,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平時見到的貢品都是些雞鴨魚肉,怎么水族的端節(jié)貢品是些蔬菜水果?
楊秀龍先生跟我們講起了水族為什么過端節(jié)的故事:從前,水族作為遷徙過來的民族,來到這里與土著民族一起共同居住共同勞動,共同造田,共同耕地,一起艱苦創(chuàng)業(yè)。后來有一天,土著民族的寨老來與水族寨老“恩公(拱恩)”商量,跟恩公說,你們從北方來與我們共同創(chuàng)業(yè),已經(jīng)幾十年了,現(xiàn)在田也有了,地也有了,果樹也有了,我們的子女也長大了,人口也多起來了。我來跟你商量我們分家。恩公問你想怎么個分法?土著寨老說,我們明天上山去打獵,誰第一個打得麒麟(水話:“幾鈴”),誰就住在這里(壩子),誰打不得就搬到別的地方(坡上)去住。恩公答應了這個條件。
晚上,恩公召集兒孫商量說,我們來這里居住已經(jīng)有上百年了(傳說水族先祖活到168歲),得到土著民族的關心和照顧,今天他們的寨老來跟我提出要分家住,我征求他的意見,明天要上山去打獵,誰先打得麒麟(水話:“幾鈴”),誰就住在這里,誰打不得就搬到坡上去住。
土著民族的寨老也回去跟他的兒孫說,今天我去跟水族寨老恩公說了,明天上山去打獵,誰先打得麒麟,誰就住在這里,誰打不得,誰就搬到坡上去住。土著民族的大兒子說,水族掌握水書,他們打獵很厲害,明天上山打獵他們肯定先得,那我們就得把辛苦創(chuàng)下的家業(yè)讓給他們了,不劃算。他建議第二天改成到大塘里捉魚,哪個先捉得大鯉魚就住在這里,哪個捉不得就搬到坡上去住。并將這個決定告訴給水族寨老,然后各自準備捉魚工具。
土著民族準備了網(wǎng)兜,并要求水族不能再使用網(wǎng)兜。水族商量用竹子來編成魚罩,沒有什么勝算,明天只得聽天由命啦。
第二天,水族寨老恩公燒香紙祭了魚罩,來到池塘時,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等待看熱鬧了。水族先祖“恩公”與土著民族寨老一起下塘捉魚,結果土著民族寨老用的網(wǎng)兜,剛兜上魚,魚就往外跳,兜也兜不住。水族寨老恩公用魚罩罩魚,就先罩住了一條金色龍頭魚尾大鯉魚而獲得勝利(后來龍頭魚尾魚變成了水族的圖騰,老人過世就要在石碑上安放一個龍頭魚尾魚雕塑在石碑上)。
獲得勝利的那天晚上,恩公召集家里人來宣布這個喜訊,恩公高興地說:“我們可以在這里安居了!”然后恩公定了七個“端”給七個崽(恩公有九個崽),后來這七個崽就過“端節(jié)”,兩個崽沒有過“端節(jié)”就安排一個崽過“借淺”(春節(jié)),一個崽過“借卯”(卯節(jié)),據(jù)楊秀龍先生介紹,水族一年共有二十二個節(jié)日之多。
恩公的妻子恩婆“牙不”聽了很高興,就叫兒子們?nèi)ヌ锢镒紧~,她自己帶著姑娘媳婦一起去地里摘南瓜、辣子、西紅柿、茄子、韭菜、廣菜、姜等蔬菜來慶祝,由于恩婆“牙不”年事已高,在摘菜回來的路上滑了一跤,成了跛子,但大家對她非常尊敬,為了紀念先祖的辛勞和撫育的恩德,端節(jié)三十晚和端節(jié)第一天上午,端坡馬未下坡前水族家家祭祖只吃素菜。
所以,現(xiàn)在水族過“端節(jié)”分成七批,第一批農(nóng)歷八月(水歷十二月)丁亥日過“套頭端節(jié)”,第二批農(nóng)歷八月(水歷十二月尾)亥日過“水東拉佑端節(jié)”,第三批農(nóng)歷九月(水歷元月)亥日過“廷牌端節(jié)”(端十六),以后依次進行,第四批午日過“塘州端節(jié)”,第五批亥日過“中和三洞端節(jié)”,第六批未日過“牛場端節(jié)”,第七批農(nóng)亥日過“水昂端節(jié)”。過端節(jié)時必須敬三席:一席正中間敬恩公,右邊席敬“略奪公”(水書始祖),左邊席敬祖母(恩婆)。貢品有酒、米、糯米飯、韭菜包魚、茄子、南瓜、青辣椒、豆腐、生姜。貢桌下面放有犁、耙、鋤頭、鐮刀等農(nóng)具和煙葉、酒壇、衣服(祖公一直傳襲下來)。右邊席供奉水書和祭品,左邊席供奉祖母衣服、銀項圈和素席。
過“端節(jié)”當天從卯時起,開始從寨子威望最高的一家吃起,一家一家地吃,每一家都要到,一直吃到最后一家,表示迎接新年,兄弟姊妹團圓。端節(jié)第一天吃素,第二天跑馬,等老祖宗騎的第一匹馬跑到坡頂后返后來,才準許吃肉。
過“端節(jié)”最重要的一道菜是“韭菜包魚”,這道菜要選用新鮮的鯉魚,除去內(nèi)臟,剔除魚脊,然后用韭菜、廣菜、酒、鹽、辣椒包住捆好,用甑子蒸八個小時,是待客最好的佳肴。
水族端節(jié)活動,主要有接水井、掃寨、潔具(用火灰洗炊具)、開塘捉魚、祭祖輪戶設席、守端、唱水歌、祭端坡、祭銅鼓、賽馬等原始活動。
楊秀龍先生所著水書頗多,主要以水族傳統(tǒng)文化習俗為主,水書與漢文相結合。臨別時他送我兩本,一本是《中國水族文字常用類編》,是其2005年5月編著;一本是《中國水族習俗》,是2017年1月三都縣政協(xié)文史委和民族宗教局編印。
夜已深沉,由于工作忙,離開了抵剛寨,離開了依依不舍的楊秀龍先生。鼓聲仍然此起彼伏,悠悠揚揚飄蕩在水家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