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慢慢讀
本想出門,突然下起雨來,于是索性從書柜抽出一摞書來讀。
我喜歡讀書,每次淘得新書,如獲至寶。閱讀新書總有一種強烈的新鮮感,有種一睹為快的沖動,恨不得一目十行,總想一口氣讀完,但讀完之后就習慣性往書柜里一塞。時間久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塞滿書柜,新書成了舊書,但始終舍不得丟棄。
歲月的風塵慢慢洗去浮華,瘋狂尋覓新書的勁頭逐漸褪去,重讀舊書便樂此不疲,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雖說書籍的外觀不再嶄新,甚至有些書頁已經(jīng)泛黃,但當我再度拿起曾經(jīng)閱讀過的舊書翻閱品讀,既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更有雨后彩虹的驚喜。書籍里的知識和智慧并沒有陳舊,而且因為閱歷的增加還能讀出許多新意來。
重讀舊書,仿佛在讀曾經(jīng)的歲月,和過去的歲月談話,就像與友人促膝談心,淡淡的思緒,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快樂。獲得新書時的喜悅、閱讀新書時的感悟、與書中人物與故事邂逅時內(nèi)心的安寧和澄凈,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被紅塵遮掩。如今只需要輕輕一碰,就會喚起,重新浮上心頭。重讀舊書,就好像故地重游,親切而溫馨,那些逐漸被光陰掩埋的足跡、淡去的頓悟,因為再次光臨而清晰,并頓生許多新的感悟;重讀舊書,也好像親人久別重逢,激動而溫情,此時不需要千言萬語,一個熱烈的擁抱就會讓你熱淚盈眶。
新書快讀,舊書卻需要慢讀的。蘇軾曾有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朱熹在《訓學齋規(guī)》中也說道:“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
重讀舊書,其實就是一種“反芻”。反芻,俗稱倒嚼,是指某些動物進食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觀察牛兒反芻,它們在不勞作之時總是慢悠悠地咀嚼,很是悠閑,看似也很是享受。我起初不解,后來得知,如果不進行反芻,食物會滯留在瘤胃內(nèi),引起瘤胃膨脹。閱讀舊書,少了“功利”,多了沉淀,慢慢“反芻”,細細品味,雋意無窮。
重溫一本舊書,恰如飲酒,也如文火熬粥。飲酒,可以豪飲,可以比拼,但輕啜慢品方怡情;熬粥,可以急火,可以快煮,但文火慢煮才濃稠。慢讀書,不是慢條斯理,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皟删淙甑?,一吟雙淚流?!边@是賈島寫詩的境界,也是讀書人應(yīng)有的情懷。有些書適合慢讀,只有慢讀,才能讀出味道來。不緊不慢,精研細讀,慢嚼文字,慢思細節(jié),慢品意境,慢悟情感。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某些精彩的篇章、段落、句子,倘若一天只讀兩三頁,再回味三兩遍,也許味道就出來了。
慢讀之妙,在于悟。不同的時段讀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心境不同,環(huán)境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比如讀《紅樓夢》,年輕時可以讀得心碎,但只是簡單跟著人物喜怒哀樂而心動;老成之后再讀,也許更多的會讀出“世道人心”。慢讀之樂,也在“閑”——閑心、閑情、閑趣。如盛夏時日,攜一蒲扇,置一清茶,悄然坐于庭前林蔭下,手握書卷,輕翻慢品,哪怕只是片刻,那也是幸福的時光。
有書慢慢讀,日子就會細水長流,這是一種閱讀姿態(tài),也是一種生命姿態(tài)。